移动电源质量存隐患 消费者缺乏使用常识

  行业新闻 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02-10 13:08

  摘要:近年来,随着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产品的普及,移动电源设备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。然而在带来方便的同时,“充电宝”自燃、爆炸等现象也时有发生。究竟谁让“充电宝”成了“充电爆”?消费者又该如何避免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?

  近年来,随着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产品的普及,移动电源设备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。然而在带来方便的同时,“充电宝”自燃、爆炸等现象也时有发生。究竟谁让“充电宝”成了“充电爆”?消费者又该如何避免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?

  “聊聊微信,看看新闻,还不到下班时间,手机电量已经掉底儿了。”和长春市民孙昊阳相似,最近,我国5亿多手机网民中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在“续航能力”上的短板。于是,移动电源市场迅速火爆起来。

  记者在某电商主页搜索“充电宝”,发现共有来自92个不同品牌的53.52万件相关产品在网上出售。孙昊阳谈起自己网购“充电宝”经历,直呼因市场过于“繁荣”而挑花了眼。“网上有的品牌有近7万人次购买,有的却无人问津。同样电容的充电宝价格相差巨大,以我关注的3000毫安移动电源为例,网上最贵的898元,最便宜的8.9元,相差百倍。”

  一面是“充电宝”火爆的销售场面,另一面却是它不时自燃、自爆的尴尬现实:11月4日,北京市民毛小姐挎包里携带的“充电宝”就发生了自燃,她的挎包里层被烧坏,充电宝已看不出原貌,不少纸质资料已化为灰烬;而在6月23日,北京地铁10号线行经大红门站时,一名乘客包内的手机充电宝发生自燃,导致车厢出现短暂冒烟现象,随后乘客被紧急疏散到站台;7月29日,海航HU7364次航班起飞后,一旅客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时发生爆炸

  “充电宝”为何会成为“充电爆”?专家认为,“充电宝”的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:一个是产品本身存在的质量问题,另一个则是消费者不合理的使用习惯,使之成为一颗“不定时炸弹。”

 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赵卓介绍,现在的锂离子电池在过度充电、放电的过程中会出现所谓的“枝晶现象”。“枝晶会刺穿正负极隔膜,从而烧坏电池并引发火灾。”

  即便不是在充电环节,“充电宝”也有可能出现问题。中航工业集团助理工程师陈皓表示,北京毛小姐的“充电宝”之所以会自燃,很可能是由金属物品摩擦引发的。“我看微博里说她上班跑得急,很可能是移动电源上的USB接口铜片和其他金属类物品发生了摩擦。把钥匙、硬币等金属和充电宝一起放在包里实际是很危险的。”

  在孙昊阳看来,如今消费者群体普遍对移动电源、电路缺乏基本的使用常识,“在我购买的充电宝说明书里,没有防火防爆的相关内容。自燃时如果有人拿水去浇不能灭火,反而可能触电甚至引发进一步的爆炸。”(据新华社长春11月13日电)